2006年3月1日,由四川射洪开往深圳龙岗的大巴上,24岁青年杨保儒和他的女友陈秋兰并肩而坐。长途的颠簸,让他们的旅途充满了劳顿,一路都在打瞌睡。
大巴行驶到广西横县境内时,一股刺鼻的浓烟将杨保儒熏醒。他一睁眼,立即被眼前的一幕惊住了:驾驶员旁边的发动机部位,蹿起一股大火。由于烈火的燃烧,车门已经无法打开,车内的乘客乱作一团。杨保儒摇醒身边的女友:“快,秋兰,车内起大火了!赶快跳窗!”
车窗玻璃是密封的。杨保儒砸碎了女友窗边的玻璃,将陈秋兰托了出去。他只要一低头,便可以越窗逃离火海。就那一瞬间,他听到了身后女人和孩子的哭喊,以及邻座砸玻璃的声音,他来不及想,加入到救人的行列。陈秋兰刚才逃生的窗口上,又有一名妇女被他推了出来。火势随即失控,迅速蔓延封死了所有的窗户出口……
消防人员清点现场,全车42人中,18人逃生,8人烧伤,16人遇难。包括杨保儒在内的16名遇难人员中,有10名是为救助妇女和儿童的男人。消防人员说,这些男人身强力壮,他们比其他乘客有机会逃生,但却毫不犹豫地将生的希望让给女人和孩子,将死亡留给自己。
我想到另一个青年。有一个夜晚刮着大风,在一栋五层楼居住着很多民工和家属。凌晨,大火从四楼燃起,火借风势,越来越大,燃成一片。人们都在熟睡,全然不知道死神向自己逼来。
是他发现了火情,报警后奔跑呼喊,敲打房门,唤醒熟睡中的工友。在浓烟与烈火的进逼下,人们纷纷退到阳台。终于,救援的云梯车升起,人们看到了营救自己的消防队员,看到了生的希望。
悲剧就在这个时候发生,当小伙子敲响五楼最后一个房门的那一刻,四楼卷上的浓烟瞬间把他吞没,他无法呼吸,再也喊不出声来。熊熊烈火和滚滚浓烟中,他敲门的那只手,凝固在了门上。
大火被扑灭了,除了那个小伙子以外,其余的人全部获救。第一个发现火情的小伙子,报警、唤醒大家,大火燃烧之初,他最有机会逃生,但他却没有这样做,他叫蒋志贵,四川人,28岁,没有留下照片,没有留下一句话。
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平民百姓,用他们的生命告诉我们:灾难面前,生死关头,这就是男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