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家认为,这些鱼应该是埃及塘角鱼,习性耐低氧、喜阴暗、合群穴居,为杂食性鱼类,可能是以前涨水的时候跑进去的

瞧,这是捞上来的最大的一条埃及塘角鱼,估计有10斤重。记者徐超 摄
昨日上午,市民唐先生致电本报热线,称有人从琴潭路琴潭村附近的雨水井中捞起了一三轮车的塘角鱼,现在仍有很多人在打捞。排雨井里也有鱼?记者带着疑问赶到现场一探究竟。
热线记者徐超 实习生方舟 核实报道 当天上午10时左右,记者赶到现场,只见近百米长的摩托车专用道上三五成群的聚集了许多人,沿路数个雨水井盖已被揭开,成了一个个捕捞点。
记者在一处雨水井旁看到,下面的水很浅,井底离地面约1米5高,一名男子拿着渔网钻下井底,用网封住流水口,用棍子从下游把鱼往上赶,然后再叫人在上游将鱼截下,来个“一网打尽”。在路旁的一辆三轮车上,编织袋里已挤满了近20条大小不一的塘角鱼,一些围观者都感到十分惊奇,“怎么会有这多鱼,而且个头还不小呢!”
正在捞鱼的陈先生告诉记者,他们都是琴潭村的村民,雨水井里有塘角鱼是大伙无意中发现的。村民们推测,这些鱼可能是以前涨洪水时从鱼塘或者河里跑进去的,之后也没游出去。塘角鱼繁殖力很强,很能适应生存环境,所以雨水井便成了塘角鱼的“乐园”,越来越多,村民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捞了。
正说着,又一条塘角鱼“浮出地面”,约有1米长。“这应该是今天最大的一条了,起码有10斤重。”陈先生笑着说。这车鱼大概有百来斤,他们要拉到市场上卖,应该可以卖个好价钱。
记者随后联系了市畜牧水产部门,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,这些塘角鱼应该是埃及塘角鱼,属于鲶形目,胡子鲶科,学名埃及胡子鲶,又叫革极子鲶、埃及塘虱,是一种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的淡水鲶类。习性耐低氧、喜阴暗、合群穴居,为杂食性鱼类,有时也以鱼、虾等小型水生动物或各种腐败的动物尸体为食。
截至下午5时许,本报热线仍陆续接到一些市民来电话说,上午捞鱼的那群人转移到东莲市场附近路段的雨水井捞鱼,车辆随意停放影响了交通秩序。看来这“天上掉的免费馅饼”的确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啊。